金融危机冲击下,玩具业成了中国产业生态链上***为脆弱的一环。10月15日,全球***玩具代工企业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000多名员工失业,引起业界震动。在大型玩具企业轰然倒下的背后,更多地是大量中小玩具企业的无声消亡。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内地玩具出口企业数量骤减52.7%,玩具出口额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7%。 当某个产业突然出现大面积***时,我们很难相信这仅仅是企业个体经营不善导致的,或者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调整过程,而是一个充满阵痛的整体衰退。此外,***产业政策和汇率因素也不是杀死玩具厂的凶手。近期***两次调高了出口退税率,玩具也属于受益之列;而年初***汇率升值步伐已开始放缓。 玩具业的真正困难首先在于真实需求的突然下降。种种迹象显示,金融危机正在向经济危机演变,实际收入的下降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已经迫使家庭考虑节衣缩食。其次,玩具企业经营环境日益艰难,不确定因素迅速增加。从银行取得信贷变得越来越困难,进出口企业间的信用往来也日渐收缩。一些企业的破产并不是因为自身问题,而仅仅是受到了关联企业陷入困境的牵连。合俊事件表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不限于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无疑是重灾区。 上述原因显然是中国制造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玩具厂的倒闭潮实际上表征了整个中国制造业寒冬的到来。近几个月来,珠三角和长三角都不断传出老板出逃、企业裁员的报道。另据广交会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5日,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上届下降17.5%。与此前的“民工荒”相反,近期农村劳动力返乡的数量开始增加。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业正在遭遇衰退的明证。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恶化,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加严厉的考验。国际方面,由房价下调开始,美国已经依次经历了次贷危机、流动性性危机、金融危机,现在金融危机正在全球化,并且正在变成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的势头已经确立,实体经济基本面显然尚未见底。不光是金融机构,海外的新兴产业以及传统制造业都开始裁员减产。全球制造业如此,中国制造也不会例外。国内方面,中国出口占到了GDP的四成,外贸依存度达到60%,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周期已与全球同步。在玩具业之外,能源、重工业、汽车制造、服务业都有疲软迹象。 应该说,这些困难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迅速丧失,但国内外环境的风云突变要求中国制造业现在就要作出变革。中国制造业受到来自越南等东南亚***的挑战越来越多,就劳动力成本而言,中国的制造业的优势已不明显,甚至开始处于劣势。但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优势不仅在于廉价劳动力。鼓励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地方***的积极作为,以及在广阔沿海地区实现的地区产业集聚效应都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来源。这些竞争力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特的、难以模仿的,并且,金融危机也难以消减这些优势。 问题在于危机之下,国内外市场已无法容纳从中国制造业部门涌出的庞大商品流。中国生产的袜子鞋子几乎能满足全球的需要,在数量上已无法扩张。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经历表明,简单的模仿加工仅仅是制造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已经充分发掘利用了这一阶段的潜力。鉴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其他国情,如果说中国制造整体不会也不应在较短时间突破低水平发展循环的话,那必须有相当一部分产业和企业要脱离简单制造加工的行列。 美国的自由市场一度是各国发展的模板,但现在唯有变革才能弥补金融危机留下的创伤。中国制造也是如此。金融危机已让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劣势无法掩盖,尽管它过去在市场上独占鳌头。 “Change(变革)”的口号让奥巴马的政策主张深入人心,美国需要变革,中国制造更是如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