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公关高手的情况.她是西安人,姓王,***出身,自称是"空降兵"在***里做过很多工作,退役前是中校军衔,为了爱情,抛掉原来的工作到北京来了,我们见面时她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而我们的李总也是她的一个客户,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她的爱人是后勤系统的大校,虽是高级***,却不幸身患癌症,令人同情.因为经常见面,大家很快就熟了,我们都称她"王姐".王姐是个很直率的人,二十多年的***生涯,不可能不留下一些印痕.我们交货后不久,王姐的手续也办好了,我们成了同事.与此同时,小张的危机越来越严重了. 因为大家中午总是到外面去吃饭,所以和小张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少,对于她的情况也有了一些了解.听其他同事讲,小张的口语不错,在电梯里遇到老外也会练练,为人也很善良.小张和老公一起到北京来打工,他们有一个小孩在老家保定,周末她经常回去.女同志对孩子的那种感情是可以想象的.小张总想着以后回老家去开个玩具店,可是问到开店的基本常识,她又一无所知.谈到工作,她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者说在她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所谓"重要的工作"一说,而她偏偏又负责档案的管理.没过几天,当我们与客户洽谈,需要一份重要文件的时候,小张却怎么也找不到.两天后小张提出辞职.事隔两年,不知道她的玩具店开起来了没有,而我后来打给她的电话,却总是无人接听. 小张走后,由财务部调来一名女同事小周,接替小张的工作.小周是财务部原来的统计,工作比较细致,循规蹈矩,所以很得李总的赏识. 到公司差不多两个月了,经同事指点,才知道老板莫总.不过39岁而已.据说当年是以50万起家,创业艰难,当年有很多次公司员工都发不出工资了,咬紧牙关才挺过来的.不过10年时间,公司资产扩张到几个亿,光是青海的一个项目就投资2个亿,实在令我很是敬佩. 李总天天都要往莫总的办公室跑.经常拿一些药瓶回来.前后有一百多瓶,在我们的办公室排了几排,李总称每瓶要一百多块,是莫总送给他这个糖尿病患者的.隐约听到他们好象还有什么关系. 一天财务部经理(莫总夫人)下来,找到李总,问起来什么是D/P,我在几米外听到他说:"这个简单地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说到任何风险.这令我感到诧异.财务部经理不知道D/P是怎么回事,而且我们已经发货了.而李总为什么又不告诉她风险在哪里? 同工厂的货款还没有结完,大概还差三百万左右,不过听同事讲,昨天新闻联播已经报道:工厂因为我们这单业务,实现了扭亏增盈,避免了股票被摘牌的命运.不管我们的情况如何,至少工厂已经成了***. 早上到公司上班,看到工厂的业务员来,当然又是来要钱的,李总接待了她.不过没过多久,我听到了李总的吵嚷声,工厂的业务员在做着辩解,肯定是有事情发生了. 一会儿,总经理过来了,脸色很难看.我问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说:我们发货到现在还不到10天,货款还没有结,中间人李先生(他实际上是和我们的客户是一起的)从工厂拿了50万中介费走了,工厂居然不和我们打个招呼.这是工厂的业务员刚才告诉他的.也就是说,在买方一文不掏的情况下,就已经轻松地到了50万的利润,不提货都可以了.本来做D/P就有风险,现在风险被进一步放大了.工厂的业务员居然认为他们这样做与我们没有关系?! 南非客户已经到了,约了次日在现代城谈付款问题,地点在客户的一个朋友家里.次日见面,大家寒暄已毕,开始进入话题.客户称按照南非法律的规定,提单收货人应填写客户的名称与地址.在D/P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决不可以接受的,我当即提出异议.客户非常无理,居然说:你没有资格来和我谈论这个问题.我忍了忍没发作,拿眼光看着我的总经理,等着他给我撑腰.足足有三四分钟,他居然一个字都不敢说!一副可怜吧吧的样子.***后居然是退让:"小杨,你和X先生先去准备一下午饭吧."嘿!事情到这个份上,真是没有办法.还好,我们的李总还能坚持得住,没有在这点上让步.事实上提单收货人必须要写收货人的说法,目前在国际惯例与实践上我还没有看到,无论如何,在这一点上也是不可以接受的.除非是信誉可*的大客户,或者金额有限,否则在商业信用条件下,***不要接受记名提单. 而客户李先生阴沉着脸,宣称如果不做记名提单,银行就不予贷款!在我们已经发货十多天的情况下,他居然还没有取得银行贷款,简直是岂有此理,而我们的总经理却对此不敢有任何抗争!当然,这顿午饭也不可能吃得那么好.双方约定改日再议. 我已经觉察到情况似乎不妙.回来总经理拿了一份英文的风险评估报告要我翻译,是关于这份合同的,老板莫先生要看.报告的内容很不利,风险评估为4级,属于高度风险.译后我问及李总:这批货物是否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他告诉我说保险公司不同意承保.这个自称80年的外贸老业务员,在付款交单的情况下居然不投保就敢出了近300万美圆的货.进一步询问,答曰:有两套应急方案. 这时我们还有其他的业务,与南非童先生的合同已经签了,主要是出口到北非的劳保鞋,这一次是后T/T,吴先生又成了这一合同的担保人,金额有八万多美圆.与王姐,李总和吴先生等人一起带客样去天津的工厂.工厂都是童先生联系的,打了几次样都不行,***后才勉强过关.在收到我们的30%预付款后,工厂开始投产.财务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此外,一家香港公司开始与我们联系,据李总说又是朋友介绍的.很快见到了他们的总经理,姓冯,二十八九岁年纪,自称是在北京长大的,好象还有些背景.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香港公司的董事,我自己是似信非信.但很快,与冯先生公司的合同签定了.出口防油纸到澳大利亚,工厂为天津第九人民XX厂.我们到天津考察工厂,公司经理称是集体企业,与冯先生合作多年了.但看不到工人上班,经理说因为没活,现在在放假.依照合同的规定,冯先生会在十一前将信用证开到我司. 与南非摩托车的谈判也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李总讲客户回南非融资去了.货物即将到港,李总要去南非接货,因为人员有限,从兄弟公司借了一名会讲英语的小伙子小刘陪李总去南非.行前大家互道珍重,短信联系.此时已是九月底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