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平衡 现实生活中,我们判断成功的标准开始发生变化。那些能够发财致富的人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而没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家致富的人,就成为这个社会的落伍者。但是,发家致富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过着平常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我本来比他们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和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丧失道义,膨胀自私贪欲之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败局之中。 有个人,原先曾是个表现不错、很能干也有实力的地方官员,因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近这几年,当他知悉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生活条件都比他好时,心里总不是滋味。想想自己的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职位也比他们高,可钱却比他们少。而且自己作为一地诸侯,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经济上却不如他们,于是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想法。于是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终成了一名“死缓”的囚犯。 有一名年轻的教师,原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但在一次朋友聚会的晚宴上,他看见一些人很富有时,心里不舒服起来。此后他总在想,我怎样才能富有?于是,经常利用上班的时间做发财的梦,开始对教书不负责任。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他得到了学校的黄牌警告,但他不悔改,每天还是想着发财。一次在一个朋友的鼓动下去做***生意而被抓获。其结果是财没发成,还做了阶下囚。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和尚撞钟,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了危险的境地。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首先你要学会比较。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比较中,你就会获得心理平衡。 不平衡心理源于比较方式不当,源于比较“参照系”选择的失误。前文所说的地方官员和教师,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的有钱人,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而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心理又何尝会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呢?面对着众多普通人,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如果我们这样想,还有什么不平衡的呢? 其次,心地无私,才能保持心态平衡。心理不平衡主要是私心在作怪,觉得自己吃亏。 心地无私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疾病的良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物质诱惑,特别是金钱美女,令一些人失去理智,头晕目眩,忘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起码的准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倒向了腐败、堕落的深渊。在他们身上缺少的就是圣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够自知、白明、自重、自省、自尊、自爱、自警、自励。心里永远只想着别人,就不会深受不平衡心理的折磨,就能够达到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 压力太大有损健康,也降低工作效率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努力工作你就会得到你想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事实上,这不可以完全相信。在社会上很多人长年累月地辛苦工作,可是他们根本就谈不上得到了他们想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 在工业化的***中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么多的财富,然而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与日俱增的压力和不满情绪大都是由过度工作造成的。人们不由得会问:“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一定是病了,才会用足以破坏我们的头脑、身体和灵魂的方式来生活。”悲哀的是,现在大多数人都被过于情绪化地锁定在工作上,以至于他们意识不到这对他们自己和其他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辛苦工作会导致不良结果,辛苦工作能引起挫折、疲惫、过度的压力和神经抽搐。不幸的是,我们已经被局限于这样的思考:认为成功就要靠长时间地工作、忙碌,几乎没什么休闲时间,而且还要做出一些重大牺牲。问题是你一天工作10~12个小时,就剩不下什么时间给真正的生活——那些有助于你得到满足和幸福的活动了。 在这个繁忙的年代,大多数人时间的紧张程度都到了精疲力竭的边缘。与大家普遍相信的相反,生活根本不必变成这样。事实上,并不是时间本身不够用,而是人们把时间都浪费在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和追求一些对成功和快乐毫无益处的目标上。 生活中给人们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如贫困、失恋、失业、离异、丧偶、疾病等等,而它们又主要来自于事业和感情生活两方面,尤其表现在前者。中青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他们就可能面对更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不仅损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应当怎样化解压力、克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实现自己的成功抱负呢?这里就要涉及到一门学问:“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就是一种积极应对外来刺激的方式,它包括对压力的了解、评价,从而达到缓解和避免压力的目的。 个体作为被压力威胁的对象,应对外界压力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乐观开朗的态度正确对待。大多数富人在发迹之前,无一不受到过诸如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等方面压力的困扰。既然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不可避免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不如意乃至打击等,那么评价压力、了解压力,就是要分析它可能对自我身心健康方面造成的危害,从而尽量避免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利的后果。比如,一个下属在和老板吵架时可以想一想,如果继续吵下去的结局是被“炒鱿鱼”,那么究竟是被炒掉后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上的压力大,还是现在隐忍不满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两害权衡取其轻,就能得出理智的结论。 对待压力有两个方面的途径:一个是身体方面的,一个是心理方面的。 首先,在身体方面,我们可以持之以恒地运动,特别是做“有氧运动”,例如游泳、跳绳、踩单车、慢跑、急步行走与爬山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让血液循环系统运作得更***,还能够强化我们的***与肺功能,直接地增强***上腺素的分泌,让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强大起来,从而有更强的“体质”去应付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压力。 许多超级富翁都酷爱运动。事实上,身体肌肉的劳动,能够让全身心得到松弛,并让我们的大脑有一个适当的休息机会。只有强健的身体,才是十足的成功的能源。此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有效的自助法来排除压力,例如循序式肌肉放松法、静坐、自我催眠和练习吐纳(呼吸)等。 在心理方面,心理学家视个人的情况而给予的个别指导和心理治疗,仍然是个人学习应付压力的***方法。 世上所谓的道德家、宗教家等,一味地大力鼓吹“严于律己”的思想,使人们把在压力下生活视为正常。这往往造成身心的紧张。想要踏上成功的人生,首先要消除这种紧张感,达到身心的放松。即使紧张是天生的,也要靠人为的努力舒缓紧张。 生气、后悔、怨恨、恐惧是很容易产生的情绪,但想消除因此而生的紧张,借由放松而将自己及周围的人导入平和的境界,却是很困难的。为了消除紧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当有什么事烦恼你的时候,应该说出来,不要存在心里。把你的烦恼向值得你信赖的、头脑冷静的人倾诉:你的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挚友、教师……当事情不顺时,你暂时避开一下,去看一场电影或者读一本书,或者做做游戏,或去随便走走,改变环境,这一切都能使你得到松弛。迫使你自己忍受下去,无异于自我惩罚。当你的情绪趋于平静,而且当你和其他相关的人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可以解决问题时,你再准备回来,着手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你感到想要骂激怒你的某个人,你应该尽量克制一会,然后把它拖到明天,同时将抑制下来的精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做一些诸如园艺、清洁、木工等工作,或者是打一场球或***,以平息自己的怒气。 如果你自己经常与人争争吵吵,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过分主观和固执。要知道,这类争争吵吵将对周围亲人,甚至对孩子的行为带来不良的影响。即使你是***正确的话,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稍做谦让。你这样做了以后,通常会发现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在紧张状态下的人,连正常的工作量有时都承担不了。工作显得是如此繁重,去做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痛苦,先做***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到一边。一旦你做好了,你会发现事情根本没有那么“可怕”。你做了这些事后,其余的做起来就容易得多。 有些人对自己的期望太大,经常处在担心和忧郁的情况下,因为他们害怕达不到目标。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这种想法虽然极好,可是,容易走向失败的歧途。没有一个人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完美无缺。首先要判断哪些事你做得成,然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尽你***的努力和能力去做。做不成功,则不要勉为其难。 许多哲学家倡导“获得宁静”,例如马卡斯•奥里欧斯认为:“***个原则是保持精神不要混乱。第二个原则是要正面观看事物,直到彻底认识清楚。”不要因为事情演变而扰乱激恼了你的精神,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而惊愕简直是太滑稽可笑了。 还有爱默生精妙的言论:“保持平静,并且应该百年如一日。” 有个成语叫“处变不惊”。这也就是说不要让任何事情激怒惹恼了你。让事情冷一冷,慢慢地审慎地思考,再采取措施。反应太快常常会做出考虑欠周的行动。审慎可以有时间让情绪冷静下来,让理智的洞察力来主宰一切。 苏格兰哲学家克莱尔曾说:“在沉默之中,重大的事情会自己组合起来。”默想这一深奥的观点,它可以引导你领悟静默的精义。 其实,放轻松、不紧张,在任何重大状况下,“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能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培养成功。要达到专精的程度当然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如果持之以恒则仍然是有可能达到的。只要一个人发挥强烈的意志去做,并且努力不懈地培养,一定可以发展出任何他想要的思维模式。 工作勤奋的人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已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这种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想办法让自己放松、宁静,保持身心的健康,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并且使你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 ...
|